先是12月9号发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被指抄袭日本品牌巴慕达,接着昨天从印度传来消息,因通讯设备厂商爱立信起诉小米侵犯其通讯技术专利,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已对小米手机发出禁售令。如果说前者还停留在“外观相似算不算抄”的命题上,那么后者则是对满怀豪情壮志开拓海外市场的小米的一个当头棒喝。目前,小米印度市场负责人马努·贾因表示,公司的法律团队正就此事进行形势评估。但不管怎样,小米终将面对的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躲不过的专利之战 小米终在印度“中枪”
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频遭专利壁垒,但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像出海较早的中兴、华为等企业,虽然频遭专利挑战,但每年数亿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技术专利的不断积累,像中兴在全球的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华为也有近4万的专利授权,因此得以在进击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终在海外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反观小米,由于自身专利的缺失(专利总量不及中兴华为的十分之一,技术发明专利更是少得可怜),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小米选择了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薄弱的东南亚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专利投诉风险。这一战略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今年年初,红米和米3登陆新加坡,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成功打响了小米进军海外的第一枪。在进入印度市场4个月后,小米手机的销量就达到了50万台,而截止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海外总出货量已接近200万。
或许是“避实就虚”的做法让小米尝到了甜头,使其逐渐淡忘技术专利的重要性,在辉煌的海外“战绩”面前,小米谈的最多的是其营销策略和对未来宏图伟业的美好期盼。殊不知就在小米高歌猛进之时,爱立信早已将侵犯专利的“枪口”对准了小米。
侵犯专利被禁售 只因小米“太任性”?
在印度市场,小米不是第一个被爱立信投诉专利侵权的手机厂商。此前,爱立信曾状告印度本土手机制造商Micromax、Gionee以及Intex,最终,Micromax被德里高等法院要求拿出手机售价的1%作为专利授权费交予爱立信。相比起给钱了事的Micromax,小米手机被禁售的严重性和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相同的案件却有两种不同的判决结果,这又是为何呢?
据爱立信方面表示,自今年7月小米开始在印度销售小米及红米系列手机以来,爱立信先后6次就专利问题向小米寻求沟通,但却未曾收到回应。之后,爱立信以小米侵犯其AMR、EDGE、3G等8项相关专利将小米告上法庭,因此才有了今天德里高等法院向小米发出的禁售令。
但小米方面却对媒体表示尚未收到法庭或爱立信方面的官方通知,虽然事实究竟如何目前还未知,但众所周知,在海外市场,各大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诉讼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对于以规避专利投诉风险为“原则”的小米来说,即使早被爱立信“缠”上,不到迫不得已不做回应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很可能就是这一份爱答不理的“任性”,最终使得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遭遇禁售之灾。
当然,禁售只是一时,小米印度市场负责人贾因对与爱立信和解持开放态度,毕竟小米压根不是缺钱的主儿,而爱立信与小米之间也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结果很可能也是“花钱了事”,小米手机在印度恢复销售。但从小米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选择与其对技术专利纠纷的处理可以看出,小米始终没有(至少目前还没有)将技术创新与专利视为其发展的基石。
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未完善的大环境下,缺少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的小米尚能与其他传统手机品牌和互联网新兴手机品牌一道“共享繁荣”,但随着进军海外的步伐不断加快,小米缺少专利布局的软肋也越来越明显,更多“爱立信”式的专利诉讼还将接踵而来。而一旦小米无法摆脱专利纠纷,其未来可想而知。HTC因与苹果纠缠不休的专利战而被欧美市场拒于门外,导致全球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其股价至今萎靡不振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时,小米手机在印度遭禁售的事件也给正准备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其他手机厂商提前敲响警钟: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专利在手,走出国门意味着完全暴露于“敌人”的炮火之下,连生存都是问题,更何谈发展呢?
【原文 PP助手】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iweixiu520,你可以在线发送信息咨询和了解关于手机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爱维修科技 。手机维修热线电话4008-757-100,客服QQ 1685315956